My JSP 'top.jsp' starting page
欢迎访问浙江省高校教材网!

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专题之“翻转课堂”教学探索

2018-10-08 14:10:11.0 来源/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教师:来燕

院校:浙江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一、课程基本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通识课,共2学分,面向大一新生开课,每班70人左右。课程自2013年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已连续实践5年,共10轮,约300学时。课程采用校编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微”教程》,并将课程资源依托于电子工业出版社资源平台,以及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学生可直接二维码扫描点播学习。

二、教学改革背景与思路

(一)翻转课堂改革背景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将心理健康课从选修课提升到了必修课的层次,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发挥好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成为心理健康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随着多媒体、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学习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学生的学习方式正不断发生变革,如何在移动学习环境下,运用新工具、新方法,开辟新阵地来改进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也是当前心理健康课程所要积极应对的问题。

对此,我校从2013年开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以当代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推进互动、体验式课堂,构建心理健康“微课”资源,充分借助网络互动技术为学生提供便捷而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开辟虚拟与实体相互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

(二)翻转课堂改革思路

课程团队在分析翻转课堂的定义与特征,了解国内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并结合心理健康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拟定了教改思路:

1.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图1),为教改提供理论框架和程序指导。将翻转课堂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模块。通过课前微视频自学与小组讨论,课堂分享与反馈,教师答疑与深化,案例教学与训练,课堂课后反馈与评价,帮助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将知识传授过程放在了课外,课堂就有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开展比较耗时和个别化的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实现学生“接受知识、改变态度、训练行为”的学习目标,这也是翻转课堂改革的期望所在。

2.开发制作课程资源作为教与学的支架。课程团队共同开发制作了心理健康系列“微课程”并编制学生《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指导手册》,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出版配套教材,保证教改有效实施。

3.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培训和技术学习,为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新思维与活力。

                                                                    图1 《大学生心理健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4.多途径改进考评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不断细化平时成绩考核,重视学生在课外自学与小组讨论学习中的贡献度。

 

三、“情绪管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学生能够说出情绪ABC理论的基本内涵,阐述情绪ABC理论调节情绪的机制,以及非理性信念的三种特点;

能力: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自身情绪的某个片段,列举影响情绪的多种想法,并分析其中的非理性特点;

情感:学生能够对自身的情绪状态有所觉察,体验并接纳不同的情绪;

(二)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大一新生,正处于由青春期向成年早期过渡的心理阶段,仍可能受到“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因而希望能够学习情绪管理的方法,教学内容恰好符合这一阶段的需要,能较好地吸引学习兴趣。并且,情绪管理方法的相互分享也有助于他们更多地掌握一些处理情绪的方法。

学生对心理学课程抱有很大的兴趣,但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实例,通过设疑和讨论分析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兴趣,引发思考。

学生正在适应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的转换,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传递自主学习的理念,促进翻转课堂的实施。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对情绪ABC理论的理解;对非理性信念特点的理解;

难点:从理性与情感上接纳“情绪是由人对事件的理解引发的,而非事件本身”这一观点;能够运用非理性信念的特点来分析想法。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1.开展课前自主学习,保障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情绪ABC》和《非理性信念》两讲微课自学,并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各自的疑问,完成微课自主学习单,提交老师。

2.强化课外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现课堂翻转。课堂上,教师在检查微课自学情况的基础上,就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得问题解决策略。学生在自学、讨论后听讲的目的性更强,在课外自学——课堂深化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3.在具体的教学步骤上,采用目前北美地区最流行的BOPPPS有效教学策略,它将教学活动程序分为Bridge-in导入→Objective目标→Pre-assessment前测→Participation参与式学习→Post-assessment后测→Summary总结这六个阶段。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专注力的变化,激发学习动机,注重认知规律,合理规划时间,并给予学生足够的互动参与机会。

(四)考核与评价

1.课堂评价与反馈:

通过出席率,微课自主学习单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发言及随堂测评回答等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

2.课后作业:

1)两人成组,相互分析一次近期的负性情绪,分析其中的ABC为何,带来负性情绪的想法是否带有非理性信念的特点?若有,可做哪些调整?

2)学习下一讲两堂微课。

 

My JSP 'end.jsp' starting page

版权所有@浙江省高教学会教材建设专业委员会 丨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斗门路 丨 邮编:310000 丨 杭州麦达电子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管理员登录